新闻动态
鲁迅《祝福》:做到这三点,远离“祥林嫂”式悲剧
图片
图片
一念放下
“我真傻,真的……”
这样的开头,也能让你想到读书时祥林嫂那篇课文吧。
年少时候读祥林嫂,只是一知半解,除了觉得祥林嫂啰嗦唠叨,读不出更多的深意。
如今再读祥林嫂,才能明白鲁迅这篇文章中隐藏的意义。
祥林嫂的悲剧,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,也源于她的无知和根深蒂固的“执念”。
她活着的时候,是周围人的“笑料”,连死了也被人骂为“谬种”,因为她死在新年夜里,太不吉利。
如今时过境迁,像祥林嫂这样境遇的人不多了,但有祥林嫂思维的人依然存在。
从祥林嫂的故事里,我们能学到以下三点,若能融会贯通,也算是自己的成长。
图片
1
不要到处诉说自己的不幸,成长的第一步是学会闭嘴
祥林嫂是鲁镇上的一名女工,说来也是命苦之人。
她二十多岁,丈夫就病逝了,家里还有一个恶婆婆和小叔子,为了贴补家用吧,婆婆让她来鲁镇来寻一份差事。
祥林嫂到鲁镇四叔家里做女工,她勤劳能干,脸上也常挂着笑,鲁四老爷对她很是满意。
好景不长,祥林嫂被婆婆卖到了山里去,被逼着又嫁了人。
再次嫁人的祥林嫂婚姻还算和睦,她还生了一个大胖儿子,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
可惜命运捉弄,祥林嫂的丈夫又以为去世,更可怜的是儿子也被狼叼了去,最后她竟然被族人赶了出来。
经历了这次打击,祥林嫂一蹶不振,也失去了对生活的期盼。
为了生计,祥林嫂再次回到鲁镇,鲁四老爷念着她之前的能干,收留了她,但心里仍觉得她是晦气的。
回到鲁镇的祥林嫂,见到之前那些老熟人,好像一下子敞开了心扉。
于是,她一遍遍地讲述自己的命苦,一次次地哭诉儿子被狼叼走的过程,她边讲边哭,也惹得周围人泪眼婆娑。
起初,周围人给予她同情和安慰,让祥林嫂得到了一些“温暖”。
可再曲折、再蜿蜒的故事,也经不住长期反复地咀嚼,很快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,谁一听到就觉得厌烦。
后来,每当祥林嫂开始说,“我真傻,真的……”,周围人会自动接上她后面的话,“是的,你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,才会到村子里来......”
祥林嫂张着嘴楞在那,看着这些漠然的人,似乎也觉得无趣。
她哪里会知道,自己的不幸和悲哀经过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,早已变成碎渣,只值得厌烦和唾弃了。
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,“感同身受”也只是表面,真正在乎你感受的人,不过是家人和三五挚友。
不管自己在经历何种煎熬,遭遇了什么不幸,都不要到处游说。
在乎你的人,会替你担忧害怕,不在乎你的人呢,会掩面而笑,暗自嘲讽你的天真和愚蠢。
学会闭嘴,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。
好事不到处炫耀,避免惹人嫉妒;坏事不到处抱怨,免得消极悲观惹人烦。
图片
2
放下执念,摆脱外界的禁锢
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的祥林嫂,被视为不祥的人。
每到祭祀这种大事的时候,主家反而不让祥林嫂忙碌,根本不让她碰祭祀的东西,只让她去烧火。
祥林嫂听到柳妈的“地狱”之说,说她嫁过两次,等死了还要被抢,会被锯成两半的。
听到这些话,祥林嫂终日惶恐,最后好不容易攒下钱去寺庙了捐了门槛,才算放心。
可鲁四老爷依然不让她碰祭祀的东西,祥林嫂彻底寒心,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支撑。
柳妈说过的话变成了祥林嫂心里的执念,她固执地认为自己死后一定也是悲惨的,索性放弃了所有活着的希望。
久而久之,鲁四老爷家对她越来越不满,最终把她打发走了。
祥林嫂成了乞丐,连最后的温饱也得不到,最终死在大街上。
当然了,祥林嫂的悲剧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,她本来就是社会底层的妇女,没有文化没有见识,活着不过是图个温饱。
但借古观今,我们能从她身上看到,“执念”对一个人的禁锢有多大。
很多时候,我们现在的焦虑和烦恼,都源于自己的“执念”。
不管是对物质生活的要求,还是对情感世界的索求,很多人陷入了“执念”而不自知,整日觉得自己痛苦难受,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。
世间种种苦与乐,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,执于一念,将受困于一念,一念放下,天地皆自在。
放下,即是重生。
图片
3
无法改变环境时,就调整自己
我们再梳理一下祥林嫂的经历,她初次到鲁镇时,年轻勤快,干活麻利,主家对她很满意。
当她被婆婆抓走后,她一下成为镇上的“红人”。
周围人都在议论她是如何被绑着嫁给贺老六,又如何拼死抵抗,可后来听说她过得还不错,众人又闭了嘴。
祥林嫂再次回来时,又掀起了全镇的热议,再次成为“红人”。众人听她的遭遇,后来柳妈又挑起了“你怎么依了呢”的话题。
若按现在的说法,祥林嫂也是经常在鲁镇“热搜榜”上挂着的。
通过这些议论,我们大概也能看出来,“众人”的无聊和人性的阴暗。
祥林嫂遇到麻烦事和不好的事,周围人都显得异常热情,议论纷纷;
而听到她过上好日子,众人都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。
在这些麻木无情的旁观者的厌弃和嘲笑中,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结束了。
最初的她,是对生活充满热情的,虽然没了丈夫,却依靠着双手过上一种新生活。
可没曾想,婆婆的势利,众人的冷漠,再加上实在悲惨的命运,祥林嫂最终走向了死亡,不仅肉体毁灭,连精神也被彻底摧毁。
人性的阴暗就在此:可能有人希望你过得好,但没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。
这句话看似残酷冷血,但却很符合人性深处的“恶”。
有时候,你以为自己坎坷曲折的故事,在别人眼里,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调料罢了。
图片
祥林嫂所在的时代是这样,我们现在的时代亦是如此:你过得好,不见得有人真心祝贺,但你若遇到倒霉事,身边一下会多很多“热心人”。
环境的改变固然很难,但我们能做到时刻调整自己。
日子平顺时,要谦卑有礼,切忌骄傲自满,惹他人嫉妒;
落入低谷时,莫要自暴自弃,切忌到处诉说不幸,惹人厌烦。
人生起起落落是常态,生活磕磕绊绊是日常,改变不了环境时,就努力调整一下自己。
学会闭嘴,放下执念,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,不仅能远离祥林嫂式的悲剧,还能让你越来越优秀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